關於原古 著作介紹 月刊介紹 心靈小品  

   

如果您已經在修行,

您是正在修心呢?還是只是修法呢?

   

  

修法與修心,

其實,這兩者是不可偏廢的。

我早期開始修行的時候,觀念不正確、動機也不對,可以說是一邊修、一邊改,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走過來。

其實,那個時候都只是在「修法」。但是,我並不知道,我以為那就是修行的全部,甚至於我還以為我是在「修心」。

因為當時我有一種「為修法而修法」的心,我只知道要修,可是從來沒有去想:「我為什麼要修?」像要念佛、拜佛、朝山、靜坐、還有禪定……如果是靜坐,那就是為靜坐而坐,也沒有去想「自己的心性有沒有轉化?」

那個時候因為著重於「法」,所以一次能坐兩個小時、三個小時;也常常有一些預知的能力、有一些看到無相界的能力。

但是我發現,我的問題越來越大,我的心性越來越傲慢、我的心量越來越不知足、我的脾氣並沒有改進……

還好,後來遇到貴人及時給我點醒,讓我從法中悟心,才開始走入修心的階段。

    

什麼叫「修法」呢?

大致上,當我們開始想要修行的時候,我們總是需要一些「法」。其實,在我們沒有修行以前,我們對修行所能了解的,也都是關於「法」的部份。

譬如說,如果我們要修健康,就有很多的禪功、很多的功法,練了之後,對自己的身體很好。

還有一些「法」,可以求福報。

譬如說,如果我們有了困難,我們就持誦某一個咒語、或者某一部經,將我們的困難化解掉,將我們的災難轉化成平安,能夠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,能夠事事順利。那麼,這樣的持咒、誦經,也是一種「法」。

還有,我們為了讓初修者一顆不安定的心,能夠得到安定,我們必須傳一些法,讓他的心能夠安定下來、能夠靜下來,這樣也是一種「法」。

還有一些法,譬如我們常常在報紙上看到廣告說,你來修某一種法,可以得到天眼通、可以預知未來。如果我們去修這樣的法,那也是修「法」。

修這些法,都是為了改善我們生活的問題,或者追求一些神秘的經驗,這樣子的修行,我們稱為「修法」。

     

什麼叫「修心」呢?

「修心」就是說,你所修的一切事情,要能夠轉化你的心。

譬如說,我們原來很貪心。

那經過修行之後,我們的貪念漸漸地降低,心胸漸漸地寬廣。

或者我們很擅於嫉妒,對某些人有仇恨的心、敵對的心,很容易生氣、很容易發怒。

那經過修行之後,漸漸地我們這種心化於無形,我們養成一顆柔軟、溫柔的心。

或者我們所做的事情,常常是依照自己的心意、依照自己的道理,而違背了天理、違背了真理。

那經過修行之後,我們的觀念改變了,我們的所作所為漸漸合乎了真理。不管是《聖經》、佛經或者是《道德經》,我們的思想、行為,用這三部經來衡量都能及格,這樣的一種合乎真理的心,也漸漸培養出來了。

這樣的修行方法,我們就稱為「修心」。

     

修行,我想不管有多少法門、多少種類,都可以把它概分為這兩個種類:

「修法」、「修心」。

可能很多已經在修行的朋友,會這麼想:

「我好像從來沒有去想什麼『修法』、『修心』,我就是想說,有機緣修行,我就修行啊!」

其實,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的,甚至於已經走入修行之道了,有時候修得越久,反而越不知道什麼叫做「修行」。

我自己的經歷,也是從懵懵懂懂中,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地走過來,但是我希望我這樣地經歷與經驗分享能夠對您有所幫助。

我提供這樣的建議,給大家做參考。如果您已經在修行,您是正在修心呢?還是只是修法呢?

修法與修心,其實這兩者是不可偏廢的。不可只修法而不去參悟自己心性的解脫;也不可只修心而捨法太早。否則,「冷水泡石頭」,修了很久依舊是找不到一個下手處。

對於修行很久的朋友,如果您對這樣的觀點有所保留,不妨暫且把它擱在一邊,也許以後用得著哦!

    

   

各位朋友!

不管我們修什麼樣的法門,如果要知道自己的修行有沒有進步,我提供幾個方向,大家可以做個自我衡量:

第一、我們的身體有沒有越來越健康?

第二、我們的內心有沒有越來越快樂?

第三、我們的貪心有沒有越來越少?心胸是不是越來越大?傲慢心有沒有越來越淡?有沒有越來越謙虛?

第四、我們是不是越來越能夠平等地去看社會?平等地去看天下?平等地去看其他的人?心中不滿意的事情是不是越來越少了?

如果是這樣子,我想我們就可以給自己的分數加一點點,表示我們的修行有進步了。

  

   

 


     

 

 

   
 
 
健康人生篇
 
家庭生活篇
 
修行回顧篇
 
綜合小品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