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們修行不想開悟,那我們又何必修呢!
對於開悟的認知,每一個人都不同。
我以下所講的,如果您覺得有道理,就拿起來參考;如果不合您的意,就把它擱在一邊,說不定以後用得著哦﹗
很多人學佛、念佛、坐禪,他只管修行;不敢想自已能夠開悟。連想都不敢想!
這樣的觀念就會障礙我們的修行,甚至於修久了,容易掉入修行的窠臼、或者禪病中。
如果我們修行不想開悟,那又何必修呢!
佛經裡也講得很清楚:「人人都有佛性,本來就俱足的。」也提到說:「人人皆可成佛,人人皆可開悟。」那我們為什麼不想開悟、不敢開悟呢﹖
我個人淺見認為,這是因為我們得到錯誤的訊息,使我們有了不正確的觀念,我們才會認為「開悟是不行的,我們是沒有能力開悟的」。
這樣不就違背了佛經所講的嗎﹖
我們本來就有佛性,為什麼我們不能開悟呢﹖
我個人還沒修行以前,甚至於剛剛修行的時候,因為當時觀念錯誤﹐我也是這麼想:
「開悟!那是天大地大的事啊!
開悟之後啊!那是高高在上,萬民朝拜,佛光普照!
很多人必須來對著我拜,甚至於供養。」
我就想﹕
「我怎麼可能會有那樣的境界?我怎麼可能會完成這樣的工作呢?那是大根器者的事情啊!」真的是我連作夢都不敢夢。
如果當時沒有去除這樣的觀念,我想我的修行就不能有所突破。
我在這裡提出我的心得,給大家作參考:
開悟乃平常心是也。
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,只是被外界的環境帶著跑,遮避了我們原來的佛性,所以才叫做「迷」;那麼,如果我們能夠不迷,就是「悟」了。
一個開悟的人,他比別人更有智慧、更謙虛,更能夠忍人所不能忍,能夠洞悉別人看不清楚的地方,能夠更謙虛地去服務更多的人。
而不是說開悟以後,高高在上,小事不做,只做大事,然後在那裡等待別人來供養、來朝拜,在那邊發號施令。這樣的佛,不成也罷!
佛經明明告訴我們,「平等性」、「圓滿性」。
如果你能開悟,你就會有更好的機會去服務人,會有更高的智慧去洞悉人生的真相。
假設說,有人要毀謗你、打擊你、甚至於要害你。如果你開悟了,你所看到的,就不是他來毀謗你,你會用另外一個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:
因為這個人他之所以會毀謗你、會想要害你,是因為「他」迷了,他迷失了本性。他被佛經所講的「業障」所束縛住了,一時想不開,他是在展現他的「無明」,他是在發動他的「業障」,我們是跟他有緣,剛好成為他的目標。
所以你就不會以牙還牙報復他,你反而會同情他,幫助他早日解脫,幫助他得到智慧。當他有了智慧,他就會發覺:
「我以前怎麼那麼糊塗,對這麼一個值得尊敬的人,我竟然會無法接受,而且還打擊他!」
你看﹗這樣子的開悟有什麼不好呢﹖
可是,我們一般人的想法,往往是有所偏差的。
我常跟一位也是在修行的朋友開玩笑(因為他長得相貌堂堂),我說:
「如果,你把頭髮剃掉,然後到公園裡去打坐,坐個三天,你眼睛睜開來,就會看到有人拿水果來拜你、甚至於燒香拜你。」
我們一般人的想法就是這樣,就是「崇拜偶像」,所以當我們修行以後,我們就會期待:
「啊呀!等到開悟那一天來臨的時候,我就可以接受萬民朝拜。」
但是,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思想,我們當然就不敢講開悟了。
歷史上有很多的事蹟告訴我們修行的真相是「開悟後修行」。這是什麼意思呢﹖
一個人,他必須在有所開悟之後,才能夠進入修行的真實意境。
日本有一位白隱禪師,他開悟以後,他的師父告訴他:
「你已經大徹大悟了!但是從今天開始,你要進入開悟後的修行。」
還有一位大燈國師,他開悟以後,他的師父大應國師跟他印證說:
「你開悟了!但是,請你從今天開始,長養聖胎二十年。」
你看!開悟之後,還要再繼續修行!
這個觀念,或許你不能接受。不過,留下來做參考,相信有一天您會用到的。
|